市售相機百百款,功能推陳出新,而且越來越輕巧。除了單眼相機大家比較知道之外,許多人分不清楚消費型相機(傻瓜機)、微單眼、類單眼等相機的差異。以下透過簡略的分類介紹,讓大家可快速解簡單地了解之間的差異。
DC (Digital Camrea)
DC原指數位相機,許多人已將DC直接視為一般消費型相機。「消費機」新機價格大約在萬元左右,有的甚至三、四千元就能入手,但隨著智慧手機強化攝影功能已有被取代的趨勢。另有較高階的DC,外型看來差不多,但是功能、畫質更加強化,相較之下價格也略高。
優 |
便於攜帶、簡單操作、目前來說畫質仍比手機好 |
缺 |
光圈小、不可換鏡頭、無法外接閃燈、畫質不如類單、單眼 |
微單眼相機(MILC) / EVIL
電子觀景窗可交換可交換鏡頭相機(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也有人稱呼微單眼相機 ( MILC /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少了反光鏡,相機可以變得更輕薄,但是使用者只透過液晶螢幕看畫面。體積與重量比起單眼相機全都減半,加上可換鏡頭,讓一向嫌重的女性消費者也喜歡。某些機種規格幾乎等同於單眼的準專業機,機身價格也在6~7萬間。例如,SONY ILCE-7RM3( A7R3 ) 價格差不多就要7萬元上下。
因此EVIL / MILC可說是近年相機市場的主流。為此,CANON與NIKON甚至宣布頂級單眼專業機與鏡頭都停止開發,將重心放在EVIL / MILC市場。
優 |
重量較單眼輕、好攜帶,可換鏡頭、畫質接近單眼(要看等級) |
缺 |
沒有光學觀景窗、鏡頭選擇較少、可支援的副廠產品不多 |
類單眼相機 (SLR Like)
是一種固定鏡頭相機。操控性比起一般的消費型相機好,體積介於DC與單眼之間,常被拿來當隨身機或旅遊機。最適合預算不多,又想要單眼的操控性的消費者。最大差異: 微單-可換鏡頭 / 類單-不可換鏡頭
優 |
輕巧好帶、價格較微單低、鏡頭焦段長 |
缺 |
感光元件小、不可換鏡頭變化少 |
單眼相機(DSLR,Digital single-lens reflex camera)
透過鏡頭與反光鏡直接看到畫面,有助於即時地反應拍攝
優 |
畫質好、操控性最好、副廠支援配件多 |
缺 |
單價高、體積與重量大、不好攜帶、街拍引人注目 |
器材選購可考慮的功能
防手震功能
可以避免拍照因為手抖造成相片模糊,市場目前有「數位電子防手震技術」、「光學防手震技術」與「鏡頭組光學防手震」三種類型。
鏡頭防手震是將防震模組放在鏡頭中;數位防手震則是利用晶片運算來修補照片模糊的部分; 光學防手震是利用感光元件周邊機械結構運作。
WIFI
目前大部分的數位相機都會內建 Wi-Fi 功能來跟智慧型手機連接,再搭配上專用 APP就能直接在智慧型手機上瀏覽、下載照片,方便發布到社群媒體。有的APP甚至提供相機遠端操控的功能。附有NFC 或 Bluetooth皆可輔助 Wi-Fi,讓手機能快速與相機連線。
購買相機除了外型之外,也要考慮到操控性,免得有些情景看來漂亮,卻
超過相機的規格的寬容度。操控性可從光圈、快門、感光度做一個初步評比。
光圈(Aperture)
是鏡頭用來來控制進光量的結構。光圈大小會影響景深(背景清晰程度-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鏡頭成相質感。
快門(Shutter)
一般來說是透過快門簾幕間的葉片縫隙控制進光量,快門越快代表進光量少,畫面越能捕捉快速動作,像是小孩奔跑、寵物跑動等。慢速快門則會進光量大,畫面會呈現出流動感,例如將瀑布流水拍出滑順的絲綢感
感光度(ISO)
意指底片、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數字越高代表吸收光的能力越強,越適合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使用。
常見相機轉盤的功能代號: Auto、P、S、M
Auto
全自動,只需按下快門鍵,光圈、快門、感光度等設定全都交給相機決定。
P (Program )
程式自動,比起Auto全自動,P功能可以加減調整EV(曝光值)
A(Aperture-priority)
光圈先決。光圈大小由你決定,快門速度則交給相機調整。
S (Shutter-priority)
快門先決。快門速度由你決定,光圈控制交由相機管理,但是要注意鏡頭最大光圈的限制。
M (Manual)
全手動,光圈、快門全由自己調控。
相機機身轉盤印有一些英文字母,代表不同控制功能,既然買了相機就要去了解你能控制的範圍,才不會花錢買高階功能卻只會用全自動的傻瓜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