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22249475.jpg

身為攝影師該是要記錄真實還是美好?

相信這問題是許多攝影人爭論的議題之一,

對我來說按下快門的當下但求無愧於心。

不論是戰爭、飢荒的生死存亡間,

攝影師該放下相機救人,還是忠於真實地記錄的道德掙扎,

拍攝性感唯美就不入流?

世人總會用道德羈絆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倘若自己身處其中時,

真有完美無瑕的處理方式?

攝影師不是完人,我們只能透過影像,不論是悲傷還是快樂,

透過我們獨有的演繹方式記錄下來就好。

 

FOTO0243.JPG

 

身為二十多年資歷的專業攝影人,

儘管拍攝技術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熟悉度,

但每隔一段時間總會遇到「卡關」的困擾,

有時攝影眼退化像是初學者一般不知所措,

就代表需要尋找外部的刺激幫自己充電。

 

下面有幾部關於攝影師的電影十分推薦。

在這裡看的不是他們的技巧,

而是藉由影片來體會這些知名攝影師的思維,

唯有自己的眼界開了,

才能「看見」更多東西。

 

乘著光影旅行 (2).jpg

 

《乘著光影旅行》

2010年有得電影發行,圖片取自《乘著光影旅行臉書官網》

 

李屏賓是國際級知名攝影師

多次與侯孝賢、王家衛合作

拿過七座金馬獎最佳攝影。

在電影膠捲的時代,遇到極低光源的場景,

導演侯孝賢竟要求不能打光,李屏賓透過鏡頭真實還原情境氛圍。

導演關本良:「這背後是什麼呢?是他對自然的一種尊重。

尊重自然與現實本來的模樣,去找它好的一面,而不是去改變它。…

這仰賴的是尊重,把尊重變成一個欣賞,

找到美好的東西,你就會很感謝它。如果你感謝它,它也會反過來幫你。」

真正的美不是預劃、設計出來的,而是來自於人對自然萬物的感知能力。

它就在哪兒,只是如果沒有感受到,就沒有了。

 

YM__3172.JPG

 

誠如李屏賓所說,「有些東西,是天時、地利、人和,你才會拍到,而不是你的技術有多好。」,

「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天天都是好天。」

重點還是攝影眼的培養,而這一切就有賴平常對於周遭事物的感受練習。

 

一千次晚安1-海鵬影業提供.jpg

 

一千次晚安2-海鵬影業提供.jpg

 

《一千次晚安》

2014年海鵬影業發行,圖由海鵬影業提供

 

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在《一千次晚安》(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飾演一名戰地攝影師蕾貝卡,

在某次跟拍自殺炸彈客時意外受重傷,當她返家養傷時丈夫與女兒對她下了最後通牒,要她在工作與家庭中作出抉擇!

我是從電影《藍色情挑》認識這位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

她的精湛演技自然是不用多說。

而她在《一千次晚安》將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中抉擇的心境完美演繹,

從事新聞工作的我也遭遇過類似的情境所以更有共鳴。

面對殘酷的真實,與家人情感,身為人母又是戰地攝影師的她該如何抉擇?

類似的情緒衝突在不同場合的紀實攝影也會遇到。

 

私人戰爭2-采昌.jpg

 

私人戰爭3-采昌FB.jpg

 

《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

 

2019年采昌國際多媒體發行,圖取自采昌國際多媒體FB

根據真人實事改編而成的傳記劇情片,

由馬修海涅曼 (Matthew Heineman) 導演,羅莎蒙派克 (Rosamund Pike)、傑米道南 (Jamie Dornan) 主演。

由《控制》(Gone Girl) 的羅莎蒙派克飾演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 (Marie Colvin) 前往戰場採訪的經歷。

在斯里蘭卡傷及左眼後,就罹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卻仍不放棄報導血淋淋的戰地故事。

2012 年,她在敘利亞政府軍炮擊霍姆斯市時與法籍攝影記者雷米·歐克里克被轟炸中身亡。

身處戰地的心理折磨、只能透過酒精與頹靡生活,來麻痺腦袋裡的雜音,更添故事的真實感。

即使工作讓她的生活如此痛苦,卻總在低潮過後重返戰地,採訪生涯的愛恨衝突展現出人性矛盾。

就如同大園空難、花蓮太魯閣列車出軌等重大意外事件,

前往第一線的攝影們心裡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創傷、壓力,偶而還會做夢驚醒。

透過影片我們可以嘗試體會,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之下,刺激攝影者的敏銳神經,

報導攝影常是貼近主體拍攝帶出強烈的情緒,觀竟窗背後的攝影也同樣承受壓力。

 

看見台灣- 牽猴子.jpg

 

《看見台灣》

2013年牽猴子整合行銷發行,圖取自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FB

 

齊柏林透過直升機空拍,不論是都市高樓、鄉里田地、日出日落、潮汐升迭….將寶島的好山好水,

呈現台灣的美麗,讓大家深感生在這塊土地上的驕傲;

緊接而來的天災與人禍,揭開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畫面帶給觀眾極為強烈的刺激甚至不忍直視,

因為這些環境傷害的造成,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責任。

 

攝影並非專業技術的特權,

非科班出身的齊柏林,憑一己熱情克服困難,

透過特別的視角引領大家了解台灣的面貌,也帶給民眾與政府省思。

攝影存在的意義,對我來說攝影除了紀錄人世間的各種面貌,

不管過程是美善或是痛苦,最要緊的是讓人類生活更加美好。

 

尋秘街拍客-牽猴子FB.jpg

 

《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

2016年牽猴子整合行銷發行,圖取自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FB

 

2007年的一場舊物拍賣會上,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買下一箱底片。

原要做為歷史研究的材料,意外讓原本默默無聞的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成為討論度爆表的美國街頭攝影師。

我很早就從國外訂了這本攝影集,知道台灣會發行該部影片,一上檔就到戲院報到。

後續台灣也舉辦相關攝影展我也沒缺席

從照片中可看出薇薇安對人們與線條幾何有十分細膩的觀察,

顯而易見的主題,搭配趣味性與張力構圖更是明顯的特徵。

到了後期除了黑白照片,她也嘗試使用彩色底片,鮮明對比色彩與線條的組合,引出不同的視覺感受。

這些拍攝風格對現在人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但在七、八十年前這樣的手法卻十分前衛。

薇薇安在按下快門之前,看似自然隨機的紀實畫面,卻帶有電影般的濃烈情緒,

精準的程度似乎是早已在她腦中盤算已久。

保姆工作恰似她的保護色,隱藏攝影大師的真實蘊底。

然而,這一切後人都只能透過影像作品,與極少數曾與她接觸過的人零碎的訪談,

來拼湊出薇薇安‧邁爾的概略面貌

 

惡水真相-采昌.jpg

 

惡水真相-采昌FB.jpg

 

《惡水真相》

2021年采昌國際多媒體發行,圖取自采昌國際多媒體FB

 

《惡水真相》改編自日本水俁病事件,

強尼戴普飾演攝影師尤金史密斯從1971年到1974年進行水俁病專題攝影。

他拍下深受汞中毒之苦的民眾,一張張肢體扭曲的照片震驚全球。

其中《智子入浴》(Tomoko Uemura in Her Bath)堪稱是最偉大的作品。

母親憐愛的眼神與孩子扭曲的表情、肢體,形成強烈的情緒衝擊,

引發世界各國對汞汙染的關注。

 

水俁病.jpg

(圖取自網路)

 

1956年「窒素公司」擅將含有劇毒的重金屬汞污水排進海灣,

民眾吃下受汙染的海產,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毒性透過孕婦的血液傳至胎兒,造成當地許多新生嬰兒罹病,

開啟長達半世紀的求償訴訟至今仍持續進行

而日本政府竟在2021413日宣布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

以稀釋方式直接排入大海再度引起國際譁然。

 

身為紀實攝影師,有詳實記錄真實的責任與義務,

雖然過程當中會遭受利益與暴力的脅迫,

然而使命感與正義感的驅使下,讓尤金勇於面對並向世人揭發。

殷鑑不遠,人類在利益面前從未記取教訓,

講述水俁病事件的《惡水真相》希望能喚醒人們對於環境公益的重視。

 

情攝大師-2020金馬影展FB.jpg

 

《情攝大師》

(Helmut Newton: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2020年發行,圖取自2020台北金馬影展FB

 

漢姆‧特紐頓:「對我來說,攝影界有兩個髒字,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品味』。」

他生於威瑪時代的德國柏林,

受到爭議的蘭妮萊芬斯坦影響,著迷於攝影對人們產生的影響力。

以情慾的女體美學,在時尚攝影圈闖出名號,

拍過凱薩琳丹妮芙、大衛鮑伊、伊夫聖羅蘭等人。

這樣的攝影思維也引來蘇珊桑塔格等人的批判。

 

漢姆‧特紐頓(Helmut Newton)開啟時尚攝影的風潮,

重新定義鏡頭前的當代女性的姿態。

片中集結許多影星的訪談與生前的影像素材,

試圖找出他的創作發想。

 

VIN_3129.jpg

 

各種的創意發想包括攝影在內,都是從模仿開始,

透過練習熟悉技巧。

不同的環境際遇,加上前人的作品技法,

衍生出獨有的自我風格。

當創意這條路走到一半遭遇遲滯,

透過這些電影讓我重新汲取新的發想,

這是我的破關方法,

也推薦給每個攝影愛好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63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