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_0955.jpg

 

 

VIN_1032.jpg

 

今夏台北有兩大攝影名家的展覽十分值得去看,

一個是北美館的「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特展,

另一個是松菸文創園區的「V. 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

街頭攝影是他們共同的特色。但是兩人的攝影養成背景卻截然不同。

 

VIN_1083.jpg

 

亨利‧卡地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822日-200483日)

是法國著名的攝影家,年輕時學習藝術與繪畫,

1930年起攝影創作,作品陸續登載於報章、雜誌,同時也是馬格蘭通訊社的創辦人之一,

他所著《Limaginaire dapres nature》奠定許多新聞攝影的重要概念。

 

VIN_1002.jpg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21日-2009421日)法裔美國人,

平時以保姆為業的美國業餘街頭攝影師。

從目前已知文獻看來,薇薇安未曾接受攝影、繪畫等藝術訓練,

僅在年幼時曾與一位女攝影師同住過一段時間。

行事低調的她擔任保姆期間,會要求僱主安裝額外門鎖,並要求任何人不能進入她的房間,

且很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平日就拿著相機在紐約、芝加哥的街頭拍照。

從底片印樣來看,她很少連續拍攝同一人;而且「自拍」是她創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VIN_1046.jpg

 

之所以我會將布列松與薇薇安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他們均以「街頭攝影」作為共同題材,

但是彼此的攝影養成背景卻截然不同。

布列松擁有豐富的藝術、繪畫基底,加上家庭環境可以支持他的攝影喜好;

而薇薇安一生漂泊,經濟並不寬裕且未受過相關技巧學習,這樣的業餘攝影愛好者竟能拍出質量驚人的作品,

讓人們驚艷之餘,同時也引發「攝影,真的是一門專業嗎?」的質疑。

 

 

VIN_1048.jpg

 

其實從照片呈現來看,不管是布列松或是薇薇安的攝影風格十分強調預想、重視形式。

縱然薇薇安邁爾沒有接受過相關訓練,但細究她的作品,看得出現代藝術(1)形式的存在,

像是光影的組合、人物構圖的位置,其實都符合影像的經營要素。

 

VIN_0909.jpg

 

布列松與薇薇安在處理影像的差異點,布列松經營形式是為了進入一個狀態以詮釋抽象的意念;

但是薇薇安似乎是停留在追求形式(捕捉街頭人物的表情、獵奇)的熱愛,

加上人們對薇薇安邁爾知之甚少

人們很難從她的照片中去衍伸其他的意義思考,

簡言之就是為拍而拍,卻也造就了她對攝影的幾近瘋狂地執著。

 

VIN_0950.jpg

 

站在這個立論的基礎上,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

不時拍照打卡上傳大量圖片只為獲得一個「讚」,

似乎也跟薇薇安一樣帶有累積影像的強迫症,

現代人透過這種虛擬的互動方式,

讓個人與真實世界獲得某種程度的連結。

 

社群.jpg

 

看似真實的照片其實不見得是真實,

因為攝影的真實都是經過計算(攝影師的喜好、思維、手法…)的結果,

包括布列松與薇薇安也不例外。

布列松:「事實並不有趣,重要的是看待事實的觀點。」

至於薇薇安,由於缺乏相關的資料,很難了解、評論她的作品裡面的「真實」,

是否有受當時攝影與文化思潮所影響。

 

VIN_1008.jpg

 

布列松與薇薇安的出身均與法國有關,生活在相同時代。

布列松拍照時會把自己抽離環境,試圖用旁觀者角度詮釋畫面。

薇薇安的畫面狀似旁觀,其實自己的風格的影子卻深深地落印在畫面當中,

從許多自拍照就能見出端倪。

不論是布列松或是薇薇安,透過作品提供給我們對於街頭攝影不同的思維邏輯。

 

VIN_0885.jpg

 

1

現代藝術(1860-1970)

藝術家以新的角度和想法去思考藝術的功能,強調理性與簡潔。

從敘事手法轉為抽象形式呈現,符號可說是文化的具象化。

arrow
arrow

    vin63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