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女童.jpg

 

1972年,美聯社攝影記者黃功吾拍到一個被燃燒彈波及的九歲越南女童,

全身赤裸正在狂奔,讓人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進而在美國引發大規模的反戰遊行,

西方歷史學家認為因為這張照片使得越戰提早結束。

 

黛安娜愛滋病童.jpg

 

在八十年代,全球人們對愛滋病患者普遍帶著極大的偏見。

1987年,黛安娜王妃卻抱起患愛滋病童。

黛安娜身為當時世界最知名的女性,此舉對於消彌歧視有重大的意義。

 

絕望的蘇丹.jpg

 

1993年,攝影師凱文·卡特(Kevin Carter)在蘇丹南部的阿約德村附近拍了一張照片。

照片賣給了《紐約時報》並命名為「飢餓的蘇丹」。

隔年攝影師因這張照片,拿到普立茲新聞獎。

3個月後,因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凱文卡特選擇自殺。

 

割鼻2.jpg

 

2010年,一位名叫比比·愛莎的阿富汗女孩的肖像照登上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封面,

遭遇私刑被割掉鼻子只留下兩個令人怵目驚心的窟窿。

照片旁寫著「如果我們離開阿富汗,將會發生什麼?」

這張肖像比起死傷慘重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震撼全球。

 

割鼻.jpg

 

不管是怵目驚心,或是溫暖滿人間。

面對一張令人感動的影像,我們都遭遇轉開視線,或是正視以對的抉擇。

攝影師在照片中加入了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

讓照片能與人們產生共鳴,進而改變一些事情。

 

VIN_8078.jpg

 

台灣第一代攝影記者秦凱說:

「我一生從事攝影工作很快樂,當攝影記者,就好像是坐在第一排看戲,是何其幸運及快樂。」

 

james-nachtwey-2.jpeg

 

戰地攝影師 James Nachtwey 說過:

「我是一位目擊者,我拍過的這些照片是我的『見證』,我用影像紀錄了歷史慘痛事件,

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教訓,也希望人類不要重蹈覆轍」。

 

VIN_0623.jpg

 

人們有很多理由拍照,像是為重要時刻留念、記錄孩子成長、

或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記錄自己對世界的觀點,同時照片也是個人記憶線索。

 

IMG_4527.JPG

 

照片的成分兼具事實與虛幻。攝影宛如時空膠囊,讓逝去的時光依然活在影像中,

另一方面照片帶有隱喻的況味,透過自我的經驗連結,可以創造出新的反思。

 

IMG_33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6307 的頭像
    vin6307

    右名の攝記人生

    vin63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