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環南市場,存在於我童年的記憶之一
上小學前自己是爺爺奶奶帶在身邊長大的
有時坐在阿公腳踏車橫桿上穿過鐵路橋下
要不就跟著奶奶去市場買肉
還記得每次都要走很久
越過鐵路橋下斜坡才到這棟很大的建築物
(對當年小孩來說算很大)
腦海裡依稀記得運送蔬果、雞鴨的斜坡
以及濕濘的磁磚、空氣中混雜蔬果的土味,與家禽羽毛氣味
有時候還被往來穿梭的鼠輩嚇到
其實我並不喜歡
穿著木屐的我總被髒水噴得滿腿髒兮兮
就算四十多年過去那種感覺還是不喜歡
在偶然機會下,瀏覽IG照片時發現袁詩堯的作品
當時並不知道他是誰
只覺得鏡頭下的市場人物百態很吸引我
也就這麼持續關注
得知攝影集付梓便立刻訂購
「再見‧環南」是攝影師袁詩堯作品
畫面均為黑白色調
許多紀實攝影喜歡用黑白
因為少了色彩的干擾
閱讀影像時更能專注於攝影師想要傳達的影像內容
加上腦海中稍縱即逝、零碎記憶片段
更適合用黑白的方式呈現
這本攝影集收錄自2017~2020年期間拍攝環南市場影像
以日常、節慶、安靜、流動、再見這五種風景
來詮釋這個撫養他長大的生活場域
1978年啟用的環南公有市場
每天供應大台北三成的生鮮
周邊的小販也是近居民採買的好厝邊
因為環境衛生、用途、老舊….紛紛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
現代生活型態已改變
雖然傳統市場的品項多
可以透過觸摸挑選知道鮮度
還有濃厚人情味
人們到超市賣場採買比例卻已增高
傳統市場的環境衛生與動線真的需要改變
只是對於我自己,跟在這兒討生活的人們來說
這裡不僅是賺吃的地方
更是人生經歷的記憶
從小學離開後,曾因為工作踏進市場幾次
翻著一頁又一頁的照片
這個跟我年紀差不多的環南市場
昔日的氣味又浮現腦海
多的是爺奶拉著自己的小手走進市場採買的溫馨回憶
情緒也因著照片掀起波瀾
年輕時無法了解影像紀錄的重要性
從轉盤電話到現在的智慧手機
電腦磁片從512K到現在5TB隨身硬碟滿街賣
中華商場、環南市場的拆除
連龍山寺的天際線都即將消失…..
若沒有影像紀錄
光憑口述、文字,實在難以了解當年的風貌
誠如作者提到,許多紀實攝影務求中立客觀,報導攝影深入解析
對這個菜市仔長大的小孩來說
拍的不只是作品而是記憶
透過照片見證當下的人事物做
也期許未來的新環南市場帶出新的風貌。
(攝影集圖片為袁詩堯提供)